Friday, August 15, 2025

芥花油風波

在2024年中國從加拿大進口芥花油高達四百六十萬頓,金額接近五十億加元,是加拿大芥花油的最大巿場,加國農業生存及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中國最近突然宣布停止進口,理由是質量未符合要求,同時將會徵收75.8%的反傾銷稅。這當然會引發爭議,但在得到公平及合理解決之前,芥花油的存貨立即堆積如山,增加庫存成本,停泊在港口等待運輸的貨輪何日啟程卻遙遙無期,增加物流成本。與此同時,銀行將會收緊對所有與芥花油出口有關企業的融資條件。首當其衝的當然是種植芥花油的農民,成為貿易糾紛的受害者。 眾所週知,加中關係在孟晚舟事件之後,不但沒有認真去修補,而且在國際事務方面,加拿大一直站在美國的立場,聯手對付中國。記憶猶新的例子是:在美國宣布對中國製造電動車徵收100%進口稅之後的第二天,加拿大似乎沒有經過任何公開辯論就立即採取同一行動,加入抵制中國電動車的行列。此舉除了取悅於美國之外,沒有什麼其他利益可言。到目前為止,在加拿大任何地方都沒有岀現中國電動車的蹤跡,對加國這個行業沒有帶來任何損害。支持這個關稅政策的政客們,究竟憑什麼理據去作出這樣的決定? 從中國的立場來看,徵收高額關稅,等於將中國電動車拒於美加市場之外,肯定會引發中國相應的對策。芥花油對中國雖然重要,但除了加拿大之外,中國可轉向其他產地如澳洲及俄羅斯購買,完全可以滿足正常的需求。反過來,在加國失去中國的定單之後,就不容易找到其他買家,有點明知故犯之嫌。 除了芥花油風波有待平息之外,加拿大還必須努力擺脫美國對我們外交政策的支配,一切以本身利益為優先考量。與中國改善關係有助於擴大雙邊貿易的機會,從而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美墨加貿易協定(CUSMA)明年就期滿,在重新談判時,絕對不能接受這樣的條款:「加拿大必須得到美國的同意,才可與第三國發展貿易關係」。 2025/8/13 黃啟樟

Monday, August 4, 2025

加中關係必須𧫴慎處理

前幾天在加拿大環球郵報看到一段消息,有政客竟然主張加拿大政府頒發「榮譽公民」給黎智英,或者直接了當接受他成為加拿大公民,作為支持黎氏因為犯了國安法而受到審判作出辯護的酬碼之一。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黎氏成為加拿大公民之後,就可以離開香港前來加拿大與家人團聚,與此同時加拿大政府就有理據可以啟動拯救的行動。 加拿大面對美國的關稅壓迫,正在忙於尋求解決的方案,這是經濟前途的大問題及全民當務之急,而這班政客竟然把精力錯誤地投向解救一個無關痛癢的嫌犯身上。他們把黎智英比擬為南非的曼德拉,高舉他為「人權鬥士」,對他伸出援手,符合加拿大人的正義及道德要求。 從另一角角度看,這些行動是觸犯了干涉他國的內政,絕對不受歡迎。眾所週知,加中關係正待改善,以抵消來自美國的壓力,這班政客卻反其道而行,必須及時制止,才符合國家的利益。 在同一時間,環球郵報有另一則報導:卑詩省政府有意資助卑詩渡輪公司向中國造船公司購買新的渡輪。這個計劃受到一些政客的質疑。他們對所有來自中國的東西都持有負面的態度,完全不會作出利與弊的考量,更罔顧現實的可行性。卑詩渡輪公司的船隊正在逐漸老化,而且不能滿足乘客的流量,必須及時更新才可應付未來的需求。據聞卑詩渡輪公司曾經公開要求本國的船廠投標,並列明規格及交貨日期,只有中國造船公司報價。如果根據政客們的要求,卑詩渡輪公司是否應該按兵不動才符合國家利益? 向中國造船公司購置渡輪,相信除了價格優惠之外,可以要求中國增加購買加拿大的糧食及能源,在互利的條件下發展貿易往來,有百利而無一害。 2025/8/4 黃啟樟

共管式公寓大樓業主面對的問題

這些業主面對的問題主要是管理費每年都上升,而且幅度比通脹率高出很多。如果不幸擁有一些偷工減料的建築物,在建成後不過幾年就開始出現質量的問題,維修工程的支出比預期增加不少,由儲備金支付,但必須及時填補,以達到法定要求的水平。 大樓的經常開支,如水電、清潔、保安、管理人員的薪酬、保險費、園藝、停車場及小額維修,如果管理完善,增幅和通賬率應該很接近。問題是維修工程往往出人意表之外,常見的是停車場漏水、窗門漏風、外牆磚頭掉落、電梯部件更新、冷暖氣系統老化,其他公共設施的更新,如油漆或牆紙及地壇需要重新鋪設。這些建議一般都是由大樓管理員向公寓管理委員會提出,一經同意,就可進行。個別業主對這些建議縱使有意見,也沒有辦法阻止。 筆者曾經是某公寓大樓的業主之一。在出國旅遊回來之後,發現大樓正在進行一項龐大的維修工程,將所有門窗重新填縫( caulking)) 一次,支出超出百萬元以上。為此向大樓管理員及公寓管理委員會提出質疑,要求說明這項工程的急切性何在?一百零八個單位的門窗,到底有哪些單位出現問題? 他們沒有好好向筆者交代清楚,只說如果今天不進行維修,再過幾年,費用可能會更高。 這項工程花掉了不少儲備金。到現在為止仍未決定是否由業主一次過或者分開兩至三次填補。每月的經常費再加上儲備金按月的填補金額,使到大樓每月的管理費以雙位數字增加,引發怨聲載道,但於事無補。儲備金每隔三年就要重新調整一次,還有什麼巨額維修須要進行呢?誰也無法預測。 公寓大樓在建成及出售之後,多由發展商的附屬公司管理。在商言商,這些機構的介入,當然以牟利為主。那些維修公司的業務,也可能與他們有著利益上的聯繫,肥水不會流向別人田。公寓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只憑一股熱心擔任起這份義務工作,每每缺乏管理大樓的專業知識及經驗,由管理員牽著鼻子走,造成損害業主的漏洞百出,防不勝防。 幾年前在佛羅里達州的公寓大樓倒塌事故,經常被引用來支持結構性維修的重要性。那些缺乏專業知識的眾多業主,為了自身的安全起見,又怎會反對這些工程的進行呢? 面對這些問題的業主,多不勝數。這是結構性的問題,而且越來越嚴重,不容易解決。 2025/8/4 黃啟樟

Thursday, July 31, 2025

你需要助聽器嗎?

二個月前換了個電視機,看不𢤦說明書的指示,唯有向兒子求助,由他替我安裝。我用遙控器找到我最喜歡的音樂台,調高音量去測試,感到十分滿意。但兒子懷疑我的聽覺出現了問題,主張我去做聽力測試。我雖然感覺沒有這個必要,但仍然接受了他的建議去做,也說服老伴和我一起去。 測試的技術員發現我的左耳朵洞內積聚很多耳垢,嘗試替我清理,手術費為四十加元。我沒有任何異議,不過她一開始動手術,我就感覺非常緊張,再試也一樣,結果放棄了。我的右耳洞比較清潔,不需要任何清理手術。 聽力測試開始之前,我進入一個密室,兩邊耳朵都塞進一個微型的接聽器,手拿著一個按鈕儀。技術人員向我指示,當聽到任何聲音或聲波時都按一下按鈕,聽不見就不要按,步驟十分簡單。 測試結果:我的右耳聽覺功能比左耳強,沒有建議我使用助聽器,但安排我去見耳鼻喉(ENT)專家,再由他決定。測試員向我介紹使用一種軟化劑去清理耳垢,牌子叫Audiologist’s Choice。我按指示去做,效果卻出人意料,我的聽覺功能失去一半以上,我立刻停止,經過半個多月才逐漸恢復正常。 輪到老伴接受測試,程序和我一樣,結果是:聽力出現衰退現象,建議她考慮使用助聽器。老伴說會考慮,但她心中有數,只是不便說出來,避免大家尷尬。 我按照建議昨天去見了專科醫生,他替我清理耳垢,手術進行順利。之後再來一次聽力測試,結果大同小異,但這次左耳比右耳強,雖然如此,仍建議我考慮使用助聽器,使我感覺有點莫名其妙。 其實,我的生活及社交活動沒有半點受到聽力不正常的困擾。除此之外,我喜歡彈奏古典吉他,調音時沒有感覺任何困難。令我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醫生會對我提出這樣的建議?專業操守或商業利益,何者更為重要? 由這件事使我回憶起十多前年發生的事:家庭醫生認為我出現脂肪肝問題,主張我見內科專家。經過幾次面診之後,他安排我接受CT掃描,殊不知我對顯影劑有強烈的敏感反應,產生嚴重後果,以後不能再進行同樣的測試。我的脂肪肝問題原來並非這般嚴重,是否多此一舉呢? 在加拿大生活了三十多年,我發覺這裡的醫療制度,有鼓勵病人濫用的傾向,因為診金由政府支付,小小毛病就去見醫生,很多藥品都受到政府支助。如果看醫生需要支付小額診金,或會減少濫用。我聽說有些獨居老人,當他們感到寂寞時就去見醫生。 從另一方面說,家庭醫生也會利用這個制度的方便,向病人推薦一些不一定需要的測試,避免診斷出錯。我嘗試過向我的內科專家提出建議,由我親自往醫院領取兩日前發出的測試報告,但他不接受,並重覆了同樣的測試。政府的開支就這樣被白白浪費了。 看醫生診金由政府支付已經實行多年,要將這制度改革,談何容易。病人及醫生的濫用行為,將會變本加厲。 2025/7/29 黃啟樟

Thursday, July 24, 2025

必須揭穿抹黑中國的謠言

在親戚圈內我發現很多人受到西方媒體的誤導,對中國政府產生負面的態度。最近在飯聚上,一個親戚對我說,前往中國大陸旅行,必須有手機受到檢查的心理準備。我說有這麼的一回事嗎?消息從哪裡來?他說有人試過。我年初由朋友陪同,從深圳進入大陸很多次,都是順利通關。我問坐在旁邊的外甥女,她也在最近去過大陸旅遊,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令人反感甚至恐懼的事情,她說沒有。 那個批評中國的親戚,已接近古稀之年,最近才退休。人生經驗不能說沒有,怎可能對這些未經證實的消息照單全收,而且不經思考就隨便傳出去。眾所週知,通過羅湖邊,每天進出大陸的香港人,數以萬計,他們對中國的國情最了解,任何對旅客有所限制的政策,縱使空穴來風,都會立即冷卻他們前往深圳購物及享受美食的興趣。羅湖口岸的旅客流量照常,有上有落,都是受到經濟情況的影響,而絕對不是受到政策變動的影響。 為了慎重起見,我向一個經常進出大陸的朋友查詢有關手機受檢的問題。他證實沒有這回事。 那個親戚似乎有意挑戰我「反西方」的立場。話題轉到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他說所有回教國家都不支持伊朗攻打以色列。他似乎忘記了也門胡塞,黎巴嫩的真主黨,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還有俄羅斯,朝鮮及中國,或明或暗地在幕後支持伊朗。他半句沒提以色列在加沙的血腥行為。大概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最令我憤怒的是,他指責中國政府在新疆推行「種族滅絕」政策。我說新疆維吾爾族人口比漢族人口增加快幾倍,何來種族滅絕?他說全世界的回教徒都注重「生育」,人口增加是自然不過的事。他說中國實行的是「文化滅絕」政策,加速「漢化」的速度。他大概不知道全球的回教國家,沒有一個站出來指責中國,只有那些英語國家才會追隨美國討伐中國。我再問他知道在新疆有多少回教寺嗎?他說所有回教寺都變得更像佛教寺和佛教廟。我問他去過新疆嗎?他說沒有,哪印象從何處來?他說:「the Vancouver Sun」有詳盡的報導。可見西方媒體的影響力是無孔不入,循著「反華」的路線推行「反華」的行動。 我們的立場受到我們的認知而變得截然不同,南轅北轍,永遠沒有接觸點。最後他以「agree to disagree」來打完場。完全缺乏追求真理的勇氣,對自己的言論不負責任。 2025/7/19 黃啟樟

寂寞是老人家難以解決的問題

今次到溫哥華探親,沒有入住任何酒店,得到八家姐的邀請,來到她的家作客,和她日夕相處了九天。下個月她就年滿八十九歲了,患有糖尿病,雖不算嚴重,但身體非常消瘦,而且行動緩慢,遲早就要依靠助步車才能走路。 丈夫在三十多年前去世之後,她一直和其中一個兒子在一起生活,兒子成家立室之後也沒有改變。兒子性格非常善良,萬事順從母親的主意而行,但兒媳和她就欠缺了這份和諧,相處久了就難免產生磨擦,但未至水火不相容。 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她不幸受到感染,病情嚴重。痊癒後,為了避免上落樓梯,她從主樓層搬到地庫去。那裡設有臥室,浴室及廚房,是個完整的獨立單元,兒子一家四口就留在主樓層。由於口味不同,用餐的時間也不同,她願意下廚為自己解決三餐。 她喜歡園藝,在前後院都培植了各種不同的花卉。春夏之間,群花盛開,是她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最大的滿足。她也培植一些菜蔬,自供自給,將吃不完的與鄰居及親友分享。照顧前後院的園地是她每天主要的活動,樂此不疲。在最近幾年,由於體力逐漸衰退,她將花園及菜地的面積縮小了。再過幾年可能要全面放棄這份興趣,日子將會過得愈發單調,因為沒有其他愛好來填補。 兒女都成長了,有自己的家庭及事業,沒有時間來陪伴她。對此她時常唉聲嘆氣,抱怨兒女對她不關心。每天都是愁容滿面及無原無故鬧情緒,兒女更加不願意與她接近,日子久了,加深誤會。 她一生省吃儉用,買東西要等到大減價才買。對於別人用過的東西,如果功能仍然存在,她就會持著人棄我取的態度欣然接受。她單獨出門的時候,從來都是以巴士或單軌電車代步,絕對不會花錢搭乘計程車。我對她說,這個習慣必須改變,因為安全為首要,一次失足跌倒,從此要坐輪椅就後悔莫及了。 教會的教友是她社交活動的主要對象,她很渴望他們打電話來約會她。這些教友都是比較年輕的,而且有車代步,和他們相聚,是她求之不得的節目。教會還有個有愛心的牧師,以前居住在附近,經常開車接送她到教會去。如今牧師退休了,也搬到別處去,見面的機會就少了。 這次和八家姐見面,她不時向我提起身後事,流露出時日無多的憂慮。原來在很多年前她就買下了「福地」,價錢以倍數上升。身邊也有足夠的儲蓄,準備週全,絕對不會花費兒女半分錢為她安葬。像她一樣的老人有很多,未雨綢繆。我對她說,這是人生必經之路,生前就要好好善待自己,錢財都是身外物,是永遠帶不走的。 法治時代的越南,局勢動盪,影響父親的生意,導致家道中落。從小失學,造成落後在起步線上,減低了競爭力。由父母安排,一早就出嫁,但很快就感覺婚姻並不如理想。越戰結束後,加入逃亡行列,歷盡艱辛才到達加拿大。從零開始,直到今天,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本該知足,享受晚年的時光。但由於性格及這些不尋常的經歷,留下不少陰影,使她對一切人和事都以負面的態度來看待,什麼都不順眼,什麼都不如意,包括與自己子女的關係,每況愈下。 她最大的失敗是不懂得如何和子女溝通,建立良好的母子或母女關係。子女很想多點接近她,但又怕她忽然鬧起情緒來,大發牢騷,走避不及。她天生好勝,信心莫名奇妙地比人強,一直認為逃離越南是她一手策劃的。子女有今天的成就,也是由她悉心培育出來的結果。這些事實在不宜多說,大家都是心裡有數的。 丈夫過世後,一直都有兒子陪伴著她一起生活。當今之世,很多子女在成長之後就急不及待遠走高飛,早已成為風氣,也是社會接受的現實。對目前情況,她應該感到滿足,因為從來都沒有被子女拋棄過。他們為了事業每天奔波勞碌,下班後或遇上假期,都希望能夠盡情享受,忘了對母親噓寒問暖也是值得原諒的。知足常樂,希望她能夠領悟這個道理。 2025/7/20 黃啟樟

Friday, July 11, 2025

無可奈何的斷捨離

年輕的時候,家徒四壁,說搬家就搬家,㩗帶著一些衣服及實用的東西,就可輕鬆上路,不會擔心新居所沒有容下它們的空間。在經濟條件逐漸改善之後,我們開始添置各種不同的家居用品,旨在豐富生活的趣味。如果從實用的角度來看,身邊擁有的東西早已經足夠生活所需,實在沒有再浪費金錢的必要。 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的購物行為是符合理性消費者的指標,其實是自欺欺人。我喜歡彈吉他,不過仍然停留在業餘水平,但竟然擁有一個演奏家要求質素的古典吉他及一個手工製的西班牙「弗拉明戈」吉他。除此之外,還擁有一個希臘「布祖基」八絃琴(Bouzouki)及一個葡萄牙吉他。我對音色接近西班牙吉他的絃樂器情有獨鍾,還曾經向名師學習「布祖基」的演奏技巧,但可惜半途而廢。 妻子去了一次法國巴黎,就愛上了繪畫及雕塑藝術。回家後跟隨名師學習,由零開始,勤於練習,日久有巧,更成為了她終生的愛好。由於受到她的影響,我也愛上了西洋畫,尤其是抽象風格的作品。除了收藏妻子的習作之外,我也開始搜集其他亞裔畫家的作品,並設法和他們接觸,了解他們作品背後的故事及創意,增加我對藏品的欣賞力。 抽象畫對我的吸引力愈來愈大,尤其那些令我一看傾心的佳作,只要負擔得起售價,我會毫不猶豫就決定將它們據為己有。經過三十多年的收藏,我的存貨可以足夠一次小型展覽會所需。這些藏品如影隨形和我一起從香港轉移到加拿大,成為我們新居牆壁上不可多得的裝飾品,使家居環境變得沒有那麼單調,而且每隔一段日子,我就會更換它們的位置,以增加新鮮感。 轉眼之間,差不多二十年就過去了。從一間面積較大的獨立屋搬到一棟共管大廈的單元,居住空間少了一半。不用說,必須重新調整居室的佈置,如何妥善安置藝術藏品立即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妻子失去了享受多年設在地庫的畫室及她一直苦心經營屋前及屋後的花園。繪畫工具及園藝工具,會因環境的更換而變成無用武之地。斷捨離的念頭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裡,但實行起來,絕對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光陰似箭,又一個十年過去了。由共管公寓再搬到一個租金受管制的大廈,居住空間再縮小一半。斷捨離成為必須付諸行動的選擇。我將部分畫作藏品交託三個不同的拍賣公司代我公開拍賣,將部分送給有興趣收藏的朋友。妻子也將她的作品送出。一年多以來,我們都在進行這項工作。每一次都是依依不捨地向這些曾經伴著我們一起生活的寶物告別,從此各處一方。別離從來都是最傷感的事,十分無奈! 妻子除了從事藝術創作之外,也喜歡廚藝,講究烹調的用具及餐桌的餐具,樣樣俱全。閒來下廚為喜歡嘗試新口味的朋友展示她的創意。如今居住空間縮小了,廚房只有基本設施,她已經失去往日的興致。多出來的廚具和餐具,與其投閒置散,不如送出去。只要有人願意接收,我們都會心安理得地完成斷捨離的決定。 2025/7/11 黃啟樟